(相关资料图)
小暑至,盛夏始。青海各地正值农作物生长时节,而位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的黄河岸边,5万亩(1亩≈0.067公顷)冬小麦进入成熟期,轰鸣的收割机在田间有序穿梭,一行行冬小麦秸秆齐刷刷倒下,风吹麦浪,禾谷满仓。
“瞧,那是我们种植的新品种‘青春612’!”顺着唐寺岗村党支部书记马明军手指的方向,一大片金黄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,空气中麦香四溢。
唐寺岗村作为沿黄谷地主要种植冬小麦的村庄之一,不断立足优势资源,积极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高校”模式,同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开展合作,以推广种植新品种“青春612”冬小麦为主,在县级科技特派员指导下不断推动耕种机械化、科学化,实现集体增收、农民致富。
近年来,化隆县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,坚持树立新模式、引进新技术、培育新品种“三新”理念,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,依托沿黄川水地区气候温和、无霜期短、灌溉便利等优势自然资源,进一步优化种植产业结构,在群科、甘都、牙什尕等乡镇全力推广种植优质冬小麦,2023年种植亩数达333300多亩,占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%左右,平均亩产达497公斤,总产量达2485万公斤,总产值1.24亿元。同时,不断探索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的发展模式,引导广大党员带头联系农户,帮扶到人,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丰收,用实际行动牢牢扎紧“粮袋子”。(化组)
《青海日报》(2023年07月11日 第7版:综合新闻)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标签:
要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