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慈善,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,是一座城市情怀的体现,更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城市亟需打造的最温暖底色。
“小树苗”成长为“参天大树”,离不开土壤的营养、雨水的浇灌,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样如此。只有让崇德崇善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标杆,慈善之树才能更加茂盛,慈善之果才能更加丰硕。要利用多样化载体,持续讲好遂宁慈善故事,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,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关注慈善、助力慈善、参与慈善的热情。要深入挖掘遂宁慈善典型,推动先进典型走上百姓舞台、走进群众心中,让一个个凡人善举成为城市最美风景,不断厚植慈善事业发展沃土。要加强遂宁慈善文化研究,充分挖掘遂宁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文化元素,打造一批慈善公园、慈善广场等慈善空间,积极营造“人人可慈善、处处可慈善”的浓厚氛围。
众人拾柴火焰高。基于“爱心”的慈善并非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能源,需要各界引导和支持。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“党委领导、政府推动、民间运作、公众参与”工作机制,构建齐抓共管、协同共进格局。机关事业单位、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,支持慈善组织开展工作,主动参与慈善活动。广大企业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,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。慈善组织要积极对接不同的社会需求,不断开发优秀、优质慈善项目。要健全综合监管体系,推动慈善组织内强素质、外塑形象,提升慈善组织规范化、专业化水平。
慈善应当汇聚暖流、传递爱心,这不仅需要讲好慈善故事,更需要拓展慈善参与的渠道和方式,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,让慈善成为城市最温暖底色。
本报评论员
标签:
要闻